據介紹,歐盟委員會2014年3月24日公布實施的食品接觸塑料材料和制品10/2011號法規,經過近一年的緩沖過渡期后,將于今年3月25日正式實施執行,歐盟市場塑料材料和制品有可能因不符合該新法規要求而被下架或通報。
番禺檢驗檢疫局負責人介紹,目前,番禺轄區有出口與食品接觸塑料制品企業近30家,企業大多為中小型企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出口規模不大,產品較為單一,生產產品主要有一次性塑料餐具、醬汁瓶等酒店用品、塑料水壺等,主要出口到美國、澳大利亞、歐盟等國家地區。2014年上半年我區出口與食品接觸塑料制品 1778萬美元,其中輸往歐盟362萬美元。
近年來,歐盟頻繁制定并更新食品接觸塑料制品的技術法規及標準,出口企業壓力不斷增加,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性必將成為鉗制出口企業的又一道“綠色壁壘”。番禺轄區出口企業由于對歐盟法規了解不透徹檢測標準使用不當被歐盟通報的案例也偶有發生。
本次新法規是10/2011號法規自2011年取代歐盟塑料指令2002/72/EC實施以來的第二次修訂,主要修訂內容包括:一是新增2種可用于制造食品接觸材料的單體;二是明確了雙氰胺單體的特定遷移限量為60mg/kg;三是將原有物質1,3-苯基二甲胺的限制,由單獨遷移限制改變為與新增物質間苯二甲基異氰酸酯共同限制,特定遷移總量為0.05mg/kg;四是對限制說明等進行了更新。
番禺檢驗檢疫局建議相關出口企業:一是認真研究掌握歐盟新規要求。對歐盟法規限定項目和限值保持高度敏感。同時高度關注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加大檢驗檢測力度,嚴格審核把關,減少召回風險。加強與歐盟客戶的溝通聯系,及時通過國外客戶了解更多的相關信息。二是高度重視食品接觸原材料。嚴把原材料源頭、構建以“原輔材料采購-原料臺帳管理-注塑環節風險控制-出廠安全衛生把關”為重心的安全衛生保障體系,建立完善關鍵原輔材料定點采購制度、定期檢測驗證制度以及原輔料變更報告制度,并對首次使用的原料、新工藝、新配方和新器型等進行試制并進行安全衛生控制項目的檢測。三是合理對食品接觸材料進行更新換代。逐步淘汰高風險的材料。積極組織檢測技術指導和培訓,以減少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檢測的準確性,規避出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