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再改塑料制品法規
這部法規的全名為食品接觸塑料材料和制品10/2011號法規。今年2月初,歐盟委員會稱,去年公布的新法規,自3月25日起正式實施。這也是2011年以來歐盟委員會再次修改這類法規。
國家商務部網站信息顯示,新法規增加了兩種可用于制造食品接觸材料的單體;對雙氰胺單體的特定遷移限量予以明確,定為每千克60毫克;把原來單獨限制的物質,改變為與新增物質間苯二甲基異氰酸酯共同限制,特定遷移總量為每千克0.05毫克。同時,還對限制說明等內容予以更新。
對此,業內觀點認為,按慣例,今后不符合規定的食品接觸塑料制品等將被禁止進入歐盟市場。而據公開媒體報道稱,新規實施后,在歐盟市場的塑料材料和制品很可能因不符合新法規,面臨被下架或通報的風險。
不過,歐盟還是留出了一些余地,對今年2月26日以前符合規定的塑料材料與制品仍允許繼續流通至2016年2月26日,直到庫存用完。
出口商或面臨行業洗牌
海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2月,我國出口塑料制品86萬噸,環比增加了4萬噸,同比增幅達到6.2%;全年塑料制品累計出口951萬噸,同比增加6.1%。其中要指出的是,歐盟是繼美國后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分析觀點稱,2014年我國塑料制品出口量有一定增長,新規實施后塑料制品出口會受到影響。
“一些企業的產品可能得打道回府了。”知名塑膠電商平臺普拉司網總經理黨雍告訴本報記者,對關系食品安全的產品把控,歐盟甚至歐洲的要求一直都很嚴格。
黨雍說,從目前來看,歐盟提高了食品接觸類的塑料制品要求,將會導致一些難以達到要求的生產商直接斷了銷路,行業由此進入一個洗牌階段。“這些廠商產品只能銷往東盟等新型市場,或者直接返回國內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市場的技術壁壘在增多。除了歐盟委員會發布的這個新法規外,意大利也發布了《食品級材料要求及測試標準》,德國有LFGB標準要求,韓國、歐盟還對中國部分塑料餐具采取了特別措施。對此,黨雍認為,這些年歐盟對塑料材料和制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包括東莞企業在內的出口廠商要主動去適應,做出生產技術的提升,否則將會喪失這些市場。“從內心來說,我對歐盟的做法是支持的,它能夠提升企業的附加值和實力,有利提高企業的議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