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白龍江引水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分別由甘肅省水利廳官網、甘肅省水務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延安市水務局進行了第二次公示。
白龍江引水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節選)白龍江引水工程是從甘肅省嘉陵江支流白龍江上游引水,向甘肅省隴東南天水、平涼、慶陽3市20縣(區)以及陜西省延安市4縣(區)共24縣(區)供水,工程任務為“以城鄉生活供水為主,結合工業供水,兼顧高效農業灌溉,并為區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創造條件”。工程設計水平年多年平均調水量7.74億m³,受益總人口約955萬人,其中甘肅省約825萬人,延安市約130萬人,高效農業灌溉面積約40萬畝。 白龍江引水工程是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洛大鄉境內白龍江干流現有代古寺電站大壩下游新建代古寺水庫,自代古寺水庫壩前取水后通過輸水總干線穿越西秦嶺、六盤山兩座屏障輸水至總干線末端華池縣鴨兒洼,總干線沿線設武山、張家川、莊浪、華亭、崆峒、鎮原、慶陽、慶城、延安共9個分水口,輸水干線及分干線自總干線分水口引水后輸水至受水區。
(圖片與本文無關,來源網絡)
本工程由水源工程、輸水工程兩部分組成。代古寺水庫為水源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1804m,總庫容4.08億m³,調節庫容3.13億m³。輸水工程包括輸水總干線、干線、分干線及其附屬建筑物,線路總長1328.90km。輸水總干線從代古寺水庫至華池縣鴨兒洼,全長492.07km,總干線全部在甘肅境內,渠首設計流量32m³/s。輸水干線共9條,總長409.93km,輸水分干線共18條,總長約426.90km;干線及分干線中甘肅供水部分總長約608.32km,延安供水部分總長約228.51km。輸水線路共設5座泵站,其中干線2座,總裝機7040kW,分干線3座,總裝機7080kW。工程總投資635.87億元,總工期98個月。白龍江引水工程建設區域大部分地處農村地區,區域大氣環境質量、聲環境質量較好。現狀水源及下游區地表水環境質量較好,受水區地表水及地下水環境質量較差。建設區土地利用現狀為林地、耕地、荒草地等。工程不同程度少量占用、穿越、跨越多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阿夏省級自然保護區、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莊浪縣云崖寺國家森林公園、臘子口國家森林公園、榜沙河省級森林公園、崇信五龍山省級森林公園、吳起省級退耕還林森林公園、莊浪云崖寺省級風景名勝區、崇信縣龍泉寺-五龍山省級風景名勝區、莊浪云崖寺省級地質公園、武山縣水簾洞省級地質公園、白龍江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陜西北洛河濕地、武山縣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西峰區巴家咀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鴨兒洼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紅莊水庫水源地保護區等 18 個環境敏感區。環評建議選址選線在盡量避讓環境敏感區的前提下,確實無法避讓的,在環境敏感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生產設施,并根據相應管理辦法,完善相關審批手續。 工程運行后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為對水源及下游區水環境、生態環境的影響、工程施工影響以及受水區潛在的水污染負荷增加等。針對工程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對策、措施后,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會進一步減少或消除,不構成對環境的制約因素,根據預測結果,工程實施后不改變水源區下游的水質類別,河口處水文情勢變化較小;采取綜合治污方案后,受水區水質可達到相應水質目標。工程的實施,能使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社會效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從整體和長期效益看,利大于弊。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在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并取得所涉及環境敏感區主管部門同意的情況下,工程具備環境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