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梁新慧 實習生 鄭廣偉/文圖
作為橫貫東西的能源大動脈,西氣東輸工程就像一條綠絲帶,為我國中東部地區源源不斷的輸送天然氣,為人民美好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賦能。
在國家管網西氣東輸鄭州輸氣分公司,有一群年輕人,他們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管道傳統,以昂揚的斗志和務實的作風,守衛國家能源動脈,用無悔青春譜寫管網芳華。
這其中,剛剛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李景昌就是一位優秀代表。35歲的他,成為2003年西氣東輸投產運營以來,鄭州輸氣分公司第一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榮獲獎勵的層次越高,注定以后奉獻的更多。得獎并不是終點,只是一個更高標準的起點。”接受大象新聞記者專訪時,身為管道作業崗技術員的李景昌平靜地說。
[李景昌(右一)在測試電位]
【一】
4月20日上午10點,頭戴迷彩遮陽帽,身穿橙色工作服的李景昌又出發了。
他和同事來到滎陽市京城路與鄭西高鐵交叉口的東北角,在一個兩米多高的測試樁前,他們停下腳步,打開測試樁中部的小門,兩根導線出現在眼前。
隨即,李景昌用右手輕輕一拽,將身后的帆布工作包轉到了身前。他打開帆布包,拿出萬用表。萬用表有兩根導線,其中一根插到土里,另一根帶有線夾的導線,則緊緊夾住測試樁內裸露的導線。
(李景昌手持萬用表進行電位測試)
測試樁下方,就是西氣東輸管道,而測試樁內的導線則與管道相連。
“埋在地下的天然氣管道,容易出現腐蝕。為此,當初建設管道時,就通上了陰極保護電流,可以有效抑制管道腐蝕。即便如此,管道途經區域,往往會有外來電流對管道產生干擾。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通過測試樁內預留的導線,進行電位測試。”
李景昌解釋,所謂電位測試,就是利用萬用表測試管道上的直流電壓,這樣可以判斷陰極保護的有效性;同時還要測試交流電壓,判斷外來電流對管道的干擾情況。
“如果管道上的電位過高,會對管道造成傷害,如果電位過低,又會導致管道腐蝕。因此,我們每個月要定期測試一次,只要得出的數值不在合理區間,我們就要通過恒電位儀,降低或者升高輸出,從而保證陰保電位達標,起到保護管道的作用。” 說起自己的工作,李景昌頭頭是道。
隨后,李景昌又來到管道途經的滎陽市索河濕地公園,走訪沿途群眾,宣講管道保護知識。接著,又趕赴滎陽市喬樓鎮陳寨村北側進行巡線。
“這里屬于高后果區(管道泄漏后可能對公眾和環境造成較大不良影響的區域),我們要通過徒步巡線,查看周邊是否有人種樹、蓋房、挖魚塘等施工現象,嚴防對管道運行產生影響。”李景昌邊走邊說。
(李景昌在巡線)
【二】
只要一走在巡線的路上,李景昌的內心就格外踏實。
測試樁、標志樁、光纜樁、警示牌,他一樁不落,一牌不丟。每年徒步巡檢1800余公里,他早已把自己練成了行走的“活地圖”,任何線路問題都了然于胸,精心維護、精心管護、精心巡護成為他行動的標尺。
(巡線中,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今年,是35歲的李景昌進入西氣東輸的第11個年頭。
1987年出生于南陽市臥龍區青華鎮農家的李景昌,2011年從南陽理工學院畢業后,通過校園招聘成為西氣東輸鄭州輸氣分公司洛寧站的管道作業崗線路管理員。僅僅三年后,也就是2014年3月,工作出色的他,被調到省會鄭州,進入鄭州輸氣分公司管道科工作。
此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年后的李景昌,竟然在西氣東輸公司成了焦點人物。
2015年3月,他參加西氣東輸公司的職業技能競賽,榮獲第一名;同年9月,他又在集團公司舉行的職業技能競賽中奪得金牌。
當時只有28歲的李景昌,是如何做到的?
原來,來到鄭州輸氣分公司后,李景昌從事的仍然是管道保護工作。
“正常來說,設備出問題了,我直接聯系生產廠家,支付費用讓對方來修。但我來到分公司機關后,對啥都好奇,除了自己研究之外,還買了一個工具箱,自己動手嘗試處理故障。自己處理不了,再跟著生產廠家的工程師學習。”
用李景昌的話說,他們這個系統的設備主要來自福建,只要對方維修人員上門,少則三五千,多則一兩萬元。自從動手之后,他不但實現了技術的突破,還給公司節省了資金,受到了領導們的肯定。
正是有了這段積累,對各種技術問題了然于心,才有了李景昌一年之內兩獲金獎的傳奇經歷,繼而成為西氣東輸公司的技術達人。而他則謙虛地說,“自己的動手能力只是比別人強那么一點點”。
(工作中的李景昌,既當老師又帶學生)
【三】
自從成了西氣東輸公司的技術能手,李景昌的日常工作則從工作臺轉向了講臺。
受西氣東輸公司指派,他組織編纂西氣東輸油氣管道保護工實訓手冊,修訂西氣東輸技能等級認定考試題庫。
“對管道保護工來說,通過公司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就意味著技能等級的提升。而考試題庫每年都要完善更新,讓我來主持這項工作,這是上級組織對我的信任。”
除了編纂實訓手冊、修訂考試題庫之外,他還受命上陣當老師帶學生。
西氣東輸鄭州輸氣分公司的領導對此贊不絕口:西氣東輸公司的職業技能競賽集訓班,李景昌帶了兩屆。鄭州輸氣分公司的職業技能競賽集訓班,他帶了三屆。兩級公司的日常培訓,他一個人培訓了380多人次。
很多人感慨:李景昌是個全能型人才!
他不但負責培訓,還負責考試。而在組織考試的時候,他還擔任考評員、督導員,協助公司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
無論走到哪兒,無論獲得哪一級別的青睞,李景昌始終心系管道保護。
2016年9月,他回到鄭州輸氣分公司南陽站,從事管道保護工作。2018年8月,他又來到鄭州輸氣分公司鄭州站,從事的還是這項工作。
時間久了,他就是這個領域的王者。遇到挑戰,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2020年4月,西氣東輸公司在浙江衢州建設技術技能人才綜合實訓基地,監管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他日夜駐守,經過7個月的連續奮戰,實訓基地提前1個月建成并順利投入使用。
(李景昌領銜的“領頭羊技師工作室”)
早在2018年,鄭州輸氣分公司就成立了領頭羊技師工作室,領銜人是李景昌,開始從事疑難問題的解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以及創新項目的開展。如今,領頭羊技師工作室先后處理156項疑難雜癥,完成創新項目15個,其中一項獲得上海市產業青年創新大賽銀獎。
(無論冬夏秋冬,他都在巡線的路上)
【四】
櫛風沐雨十一載,不負韶華恒前行。
4月下旬,好消息傳來:35歲的李景昌,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這是2003年西氣東輸投產運營以來,鄭州輸氣分公司第一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巡線工作靠的是白天,天天閑不住;研究總結工作靠的是晚上,夜夜不能閑。”李景昌感慨,無論是在鄭州輸氣分公司機關工作還是在鄭州站工作,他一直住在單位宿舍,而自己的很多成績,都是加班加出來的,都是熬夜熬出來的。
李景昌說,按照單位制度,他需要“上40天休20天”,“實際上,我的休假沒有任何規律,大部分時間都處在戰斗狀態”。
(巡線之余,還要走訪群眾)
就像去年,正值李景昌休假,西氣東輸公司恰好組織首屆一線創新攻關大賽,他站出來,負責六個項目的組織、推進,而到了大賽舉行時,他又成為團隊工作人員,累得夠嗆。
有付出就有回報。
35歲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樣的個例并不多見。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一點開心,但責任感要比幸福感更大。”李景昌說,獲得了這個獎項,意味著今后的責任更重,對自己的要求更高,發揮的能量要比以前更大。公司的平臺很好,沒有這個好平臺,自己也得不到這個獎。拿了這個獎,意味著自己要回饋的更多。越高層次的獎勵,注定以后奉獻的更多。
(每年徒步巡檢1800余公里,李景昌早已把自己練成了行走的“活地圖”)
在李景昌看來,得獎并不是終點,只是一個高標準的起點。每一次獲獎,個人的覺悟、思想都要上升到和這個獎項相匹配的層次。